当前位置: 主页 > 工运研究
新时代科学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
时间:2023-12-11 09:58  作者:程海东 陈凡 陈佳 来源:《工人日报》(2023年12月11日 07版   点击:
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加强科学教育、培育科学文化、创新科学传播方式是新时代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以科学教育强化对工匠精神的群体认知

科学认知是群体践行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知,要通过科学教育对未来的工匠群体进行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更新教育观念,分类分层有序推进。

第一,强化对工匠精神教育的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培养。打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职业院校的通道,完善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

第二,强化工匠精神教育的分类分层和有序推进。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采取多元协同的方式,将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起来。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用好现代学徒制,推进实现产教融合;拓宽实践渠道,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实行双师制,引进校外优秀工匠技师,让学生更多参与社会生产实践;加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为不同群体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搭建“立交桥”。

第三,强化工匠精神教育的理念更新和方式转变。将新时代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使工匠精神不仅成为工人群体的精神追求,也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追求。助力工人群体实现全面发展,着力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以科学文化滋养工匠精神的集成体验

工匠精神要成为工匠的精神底蕴,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第一,以科学的物质文化支撑工匠精神。打破工匠群体在报酬收入、劳动保障等方面的体制限制,保障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报酬收入和较高的职业声望,为工匠精神的社会养成提供物质支撑。

第二,以科学的精神文化塑造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要将工匠群体的价值追求内化为劳动中的精神准则,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工匠精神在工人群体价值观中的地位,使工匠精神成为工人群体的精神价值。

第三,以科学的行为文化引导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彰显着工匠群体的职业情怀和人生观。养成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需要在生产实践中高标准自律,更关注产品的质量,理性对待技能提升中的瓶颈,静心专注,恪守匠人初心。

第四,以科学的制度设计规范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对各行各业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职业规范、职业标准、职业伦理作出合理的评价,以科学的制度设计培育工匠精神。保护工匠的知识产权,实施科学的奖励办法,强化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保障。

扩大传播提升工匠精神的社会认同

扩大传播影响力,营造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提升工匠精神的社会认同。

第一,树立中国工匠的社会栋梁形象。树立榜样人物,传播工匠精神,宣传“大国工匠”事迹及其中蕴涵的工匠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激励青年以时代需要为导向提高技能。传播各领域优秀技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传承能工巧匠的技艺经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围绕产业工人发展制定相应规划,不断提升新时代产业工人政治觉悟、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增强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

第二,提升技能竞赛的社会价值。技能竞赛的标准中蕴含着工匠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境界,其中也涉及参与者执着专注的本性、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追求卓越态度,竞赛的竞争性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塑造,竞赛的结果能够直接推动产业工人群体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播。

第三,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科学培育工匠精神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组织主流媒体加大对工匠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工匠技能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创造有利于工匠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拓展平台渠道,开展常态化、互动式宣传。举办工匠事迹巡展宣讲,组织工匠进校园、进企业,推动院校、企业探索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 主办单位:宝鸡市总工会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行政中心8号楼
  • 邮政编码:721004  电话:0917-3261761  E-mail:szxjb1744@163.com
  •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10号  宝公网安备 61030300033号  陕ICP备15014781号
  •  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及1280×720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宝鸡市合强软件有限公司
关闭

宝鸡工会微信公众号